推薦產品
產品/專題
山美圓錐破和歐美某品牌圓錐破并駕齊驅,在韓國混凝土企業的骨料生產線共同擔任二破重任。【詳細】
推薦方案
物料
時產
始終堅持依法辦礦,不斷加強宣傳推廣
在日常生產經營中,河東礦區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等理念,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企業經濟效益,嚴格遵守《礦產資源法》、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礦山土地復墾方案》中的設計施工,認真執行并落實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做到了證照齊全、合法生產,得到了主管單位及地方部門的高度贊譽。
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企業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企業長期發展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安全、生產、等指標一同部署、一同安排、一同考核。成立綠色礦山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掛帥,分管礦長具體統籌,并抽調精干人員具體負責實施,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為了營造綠色礦山建設的濃厚氛圍,該礦充分利用宣傳欄、LED電子屏、內部網絡等,廣泛宣傳綠色礦山、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必要性,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此外,還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團員青年植樹造林等活動,依托活動開展,進一步提高了職工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觀念意識,將綠色礦山建設推向了新的高度。
積極依托技術創新,充分利用地質資源
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的生命之源,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作為資源型礦山,河東礦區大力推行綠色開采理念,創建開采方式的科學化,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努力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幾年來,近幾年來,河東礦區選礦系統先后進行了“浮選與重選流程改造”,“礦石磨礦細度改造”等多項技術改造。其中,針對變頻控制器對精礦品位控制不準的問題,在原系統上增設了雙刮板,使浮選槽中產生的泡沫及時刮出,從而保證了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年創造效益數十萬元,項目獲國家專利。有效提升了精礦品位指標,降低了尾礦品位,減少了金屬損失。
在日常工作中,該礦不斷強化現場管理,降低“貧損”兩率,提高選礦回收率,把采礦貧化率、損失率和選礦回收率指標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和人頭,常年開展“指標競賽”活動,并列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調動了干部職工降損減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應用的“水平進路磚砌墻尾砂充填采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破碎采場礦石損失率高”這一難題,每年多回收礦石數萬多噸。近幾年,該礦對選礦系統進行了多次技術改造,實施了浮選與重選流程改造、磨礦細度改造等技改項目,進一步穩定了精礦品位指標,降低了尾礦品位,減少了金屬損失。
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河東礦區把“節支降耗、節能減排、提高效率”作為創建綠色礦山的重要保障,制定具體的節能減排措施,完善評價考核和獎懲機制,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實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強技改力度,深入挖潛降耗,促進節能減排。同時,制定下發了針對各部門的節能考核管理標準,明確了管理職責、時間節點,形成了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節能減排的良好機制。
該礦把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作為節能減排、節支降耗的重要途徑,大力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打破常規,推進無尾礦山建設。針對目前大多礦山尾礦,60%的粗粒級部分用于井下采場的充填,40%細顆粒及泥質尾砂輸送至尾礦庫的尾礦處理現狀,突破常規思路,多方論證、反復試驗,實施推廣了“細尾礦膠結充填工藝”:借助新型的膠結材料將30%~40%左右的細顆粒尾砂快速凝結,充填至井下。剩余60%~70%的粗尾砂,分級后加工處理為高硅材料用于陶瓷、建材的原材料進行消化利用,實現了尾礦零排放。目前該工藝正在企業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科技保障。二是循環利用,充分發揮生產廢水價值。礦山生產產生的廢水主要是選礦生產廢水與生活廢水。選礦生產廢水進入尾礦庫澄清后利用回水系統輸送回礦區進行循環使用。生活廢水由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中水回用標準,主要用于辦公場所沖廁與日常綠化的澆灌,部分補充生產流程使用。三是“四新”推廣,減少廢氣產生。企業廢氣主要為冬季取暖鍋爐燃煤產生,為減少廢氣產生,積極推廣應用四新技術,采用新型生物質燃料鍋爐,采用空壓機余熱回收裝置,減少燃煤量,從而減少廢氣排放。
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切實推進社區和諧
河東礦區認真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嚴格遵循“以人為本,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認真落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每年足額及時繳納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并編寫了《河東礦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進行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為加強環境保護和地質治理,企業對礦區進行了整體美化、綠化和地面硬化,修建了綠地、花園、長廊、噴泉和雕塑,全礦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100%,使企業真正實現了山清、水秀、景色美。
同時,企業將綠色生態理念切實貫穿到礦山開發的全過程,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先后投資對尾礦庫及礦區周邊進行治理,復墾面積萬余平方米。在進行生產建設的同時,企業不忘造福當地百姓,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時刻心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近年來,每年出資幫助周邊農村修建公路和水庫,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為當地村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解決就業難題;定期邀請周邊群眾到礦上舉辦社區聯誼活動,請他們為企業的工作挑“毛病”,提建議,實現了企業與社區同發展,人與環境和諧融洽的良好局面。
(本文略有更改)來源:中國礦業報